父母不在!人老了兄弟姐妹「最好少走動」 再親也一樣:過來人告訴你三個原因

 如果不幸遇上一個喜歡過度攀比的兄弟姐妹,那多見一面就不如少見一面了。
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
人到老了才發現,由於年少時兄弟姐妹再濃厚的親情也經受不住時間與利益的考驗。
俗話說: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
在幾十年滄桑巨變中,他們早已參透了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,那就是「變」的真理,從而未雨綢繆,提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。
在以往可有可無的親情對自己來說再也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下,於是便逐漸捨棄這份親情。
所以走著走著,親情就淡了,再也沒有來往的必要了。
所以人老了,兄弟姐妹之間走動的頻率就會慢慢減少了。
 文章參考:騰訊新聞  人老了!「存款」留給兒女還是用來養老?

 聰明的老人都懂得「多留一分退路」值得借鑒紀伯倫說: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,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,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,卻非因你而來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很難做到像詩中所寫的這麼灑脫,養兒育女,我們希望當我們老了孩子能夠孝順我們,希望我們老去的時候,孩子能夠多一點陪伴。
「養兒防老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老一代人辛辛苦苦為兒女操心了半輩子,只想晚年能老有所依。
誰想計劃趕不上變化,現在年輕人都口口聲聲要自由,沒有哪對小夫妻願意跟父母一起住,這讓老人們很懵。
當年他們這一代人就跟父母同住孝順的,怎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了?

面對既定事實,如何解決養老問題就顯得刻不容緩。
在以前,老一輩會把自己的存款和退休金都交給年輕人,年輕人由此擔負起照顧老人後半生的責任,衣食起居自然要住在一起。
可現在不同了,與老一輩住在一起的年輕夫婦並不多,尤其在城市裡,大多各過各的。
老一輩人心裡難免犯嘀咕,久病床前無孝子,究竟要把存款留給孩子,還是用來養老?

聰明的父母這樣做,值得學習。

7/9
父母不在!人老了兄弟姐妹「最好少走動」 再親也一樣:過來人告訴你三個原因

 存款給子女的父母:沒有安全感,要看子女臉色,但不孤獨目前來說,這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,雖然知道未來可能要看兒女臉色吃飯,但好過獨居的孤獨。

人一旦年紀大了,怕的就是那點冷清,尤其另一半已經過世的,都寧願晚年看臉色,也好過無人搭理。

我表姨就是這麼做的,她家是獨生女,按理說,農村父母不該跟著女兒生活,但表姨早早就把儲蓄都給了女兒,到了晚年自然是跟著女兒,但是生活上難免會有不如意的時候,看女婿臉色度日也確實難受。

8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