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早期大家誇讚的一大亮點,真正的職業劇而不是披皮愛情劇,劇情本該如此。
家妍和Man姐本可以殊途同歸,她們代表了兩個選擇:一個選擇社會公眾利益,一個選擇公司利益。
這也是這個人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:劇外的觀眾選擇也不同。
有些人代入的自己是大眾,是捐款者,需要新聞知情權,希望看到勇敢的調查記者報道真相,也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侵吞。
生病的小朋友需要的是錢,不是某個基金會,支持侵吞善款、只把少量錢拿去幫助病人的基金會,就是在支持惡性循環,支持光明正大地違法犯罪。
真正的正確做法是剷除惡端,讓惡人罪有應得,然後協助建立更加透明的運作方式。
站在這個角度,相信無數人也能聯想到到無數現實中真實事件,自然支持家妍。
但另一個視角,有些人代入自己是公司員工。
作為員工,公司為了權貴的壓迫或者自己的利益,有一些灰色地帶,這種事很常見。
有些員工憤然辭職不幹,而有些人覺得這才是世界常態,要習慣這個遊戲規則,所以會因此身入灰暗裡,站公司利益。
公司倒閉了大家都沒得吃,只有公司蒸蒸日上自己才能一榮俱榮。
兩邊沒有對錯,這個世界,不同方的利益本就經常衝突,只看大眾選擇哪一邊而已。
這些話題的爭議,也讓本劇顯得更加接地氣更加真實,而不是一邊倒地讓人倒胃口。
家妍所面對的爭議不僅如此,還有男友堅持不懈讓她做家庭主婦,企圖pua她融入師奶的生活。
家妍最終忍無可忍,選擇了事業。
一個賓大畢業的高材生,有著優秀的職業經歷,自然不肯拋棄職業上的拼搏。
律師男友明知如此,卻沒有早早放棄、去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家庭主婦。
這部劇向我們展示了生活中的溫柔陷阱,一步一步將優秀職業女性拉下深淵的陷阱。
每個人有不同的追求,所以有人罵家妍不識好歹,也有人支持她。
小編在此祝所有的人都能如願以償,但也小聲提醒大家記得,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。
早在近30年前,職業港劇就傳遞了一個思想:當愛情與事業衝突,當下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事業。
港劇不教他人忘情棄愛,也不成為愛情的奴隸。
再好的情侶將來也會吵架,一吵架就翻舊賬,一翻舊賬就說,我當初為了你才放棄了我的事業,無限循環,久而久之,成了怨偶。
上面這段話被後來一些內娛小說和劇集借用,成為人間清醒的標桿。
種種思想,展現了一部職業劇的良好素養。
家妍後來屠龍者終成惡龍,理想主義者的悲哀。
她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到一段重要新聞,卻拿它當上位的資本。
她學習了Man姐的手段,卻淪為了George的為人。
但本劇同樣並不鼓勵支持作惡,只是展現人生百態:她每次被人說教和指責,自己內心都會動搖,因為她心底深處,始終住著那個理想主義的自己。
她上位了,卻不開心,她終於從冷宮出來,可以接觸新聞當事人,也因此為過去被陷害那個自己沉冤昭雪,最後卻是孤獨的。
她永遠無法融入George那樣理直氣壯當惡人的環境。
回想之前,Man姐說她,權斗只是幼兒園級別,真是諷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