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老人主動放棄一切,多半是頹廢了。
有句老話:「爭來爭去一場空。
」
很多人喜歡爭執,希望擁有更多的東西。
就是到了垂暮之年,還希望擁有某些名譽,或者爭奪某些利益。
畢竟,人是有慾望的,希望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。
可是到了身體熬不住,或者和死亡距離特別近了,就會發現所擁有的東西,已經毫無意義了。
便會有放棄的行動。
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劉義慶,年輕的時候,在朝廷做官,後來到荊州等地做刺史。
當他厭倦官場之後,開始寫書、與和尚論道,生活依舊很忙碌。
有一天,他決定捨去一切,從工作地揚州回到京城。
輕鬆的日子,沒過多久,就過世了。
「命里有時終須有,命里無時莫強求」,這樣的道理,說起來朗朗上口,但是要做到的話,很難。
只有到了老年,命不久矣時,才真正領悟。
從而可以判斷,一個人捨去一切,其中就包含了生命的頹廢,一切都無能為力了。
02
老人常常嘮叨後事,多半看到了生死。
有的老人,主動說,自己過世之後,大家要怎麼樣,墳墓修建在什麼地方,甚至連「死後感」都寫好了。
比方說,愛國詩人陸遊,在1210年,已經八十五歲了。
他病倒之後,就再也不能起來了,於是把兒女喊到身邊,說:「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
」
他希望兒女能夠看到天下統一,然後去墳頭上祭拜,說一說情況。
宰相王安石退休之後,住在江寧。
他病痛交加的時候,弟弟王安國的女婿葉濤走過來探望。
他讓夫人迴避,和葉濤聊了很久,說:「王某一生枉費精力,欲以文章勝人,今將死之時,悔之無及;君聰明過人,莫作沒要緊文字,徒勞無益......只恐大限已至。
」
王安石恨不得把一輩子的經驗教訓,都告訴葉濤。
分別後沒多久,王安石病故。
很多年輕人,討厭父母嘮嘮叨叨。
尤其是說一些忠告。
其實,老人說到了後事的安排,子女就要注意了,要加以分析,看看是隨口一說,還是刻意而談。
刻意交代後事,那麼就是人生的大限,真的要來了,起碼是老人有了視死如歸的態度。
2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