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種人,是那些心境淡泊,不貪不嗔者。
他們深諳「貪、嗔、痴」乃人生之大忌,故而總能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,不汲汲於富貴,亦不輕易為瑣事動怒。
此類人,在生命之旅的終點,能以清凈之心坦然面對,不為紅塵所擾,自可安然辭世。
正如唐代高僧慧能的偈語所言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
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」此語道出了他們內心的澄明與超脫。
這些人的心靈,如同靜止的潭水,清澈而深邃,映照出天地萬物的本真。
無論外界風雲如何變幻,他們都能守住內心的寧靜,保持一顆平常心。
這種心境,不禁讓人想起古籍《道德經》中的智慧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」這些心境淡泊之人,便如水一般,不與世爭,卻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心。
他們的故事,也如同古代的傳說和神話故事一般,傳遞著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從容。
就像那位坐在濮水邊垂釣的莊子,面對楚王的邀請,他寧願選擇「曳尾於塗中」的自由自在,也不願被名利所束縛。
這種心境,正是對「平常心是道」的最好詮釋。
3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