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詩信老人的愛心捐助行動完全是自發自願的,他沒有刻意保持低調,也沒有嘩眾取寵故意使人注意。
然而他的行為還是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了,江詩信逐漸成為了武漢愛心人士的符號和象徵。
2004年十月,江詩信被中央組織部授予「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」稱號。
市、區兩級也多次為他頒授榮譽。
2004年,本著「眾人拾柴火焰高」的原則,在志願者和市主管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「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」,江詩信被選為會長。
這之後,他更是將全部精力放在了捐資助教的事業上。
江詩信十分珍惜這些榮譽,然而自從走上這條路,他不僅沒有為自己的家庭帶來絲毫幫助,往重了說,由於江詩信的「偏激」行為還給家裡帶來嚴重的「拖累」。
他的老伴李玉珍曾毫不掩飾地對記者說:「你問問他,這些年為家裡做過些什麼?
他盡到過做丈夫的責任沒有?
他盡過做父親的責任沒有?
」
應該說李玉珍的抱怨完全是有理由的,多年來,江詩信的退休工資幾乎全被用於助學,家裡的柴米油鹽都是由老伴兒負擔。
在江詩信70歲壽辰時,親友們給他送來的賀禮以及子女們備辦酒席的錢,他也都一分不剩,全部捐了出去。
他家住在頂樓,雨季經常漏雨。
可江詩信根本無暇進行修理。
但這卻是做丈夫的典型的份內差事。
最讓李玉珍耿耿於懷的是他對兩個兒女的無視。
在兩個孩子上學、工作和婚姻等關鍵節點上,江詩信幾乎都遠在大山的村落裡。
沒有提供一點哪怕是象徵性的幫助。
女兒江麗的中考成績非常優異,分數高達584分,完全可以被重點高中錄取。
但由於缺乏自信,得不到來自家庭的鼓勵,最終只報考了中專,成為一生的遺憾。
但這在江詩信眼裡卻都看得很平淡。
他經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是「你們這就算是生活在天堂裡了,你看看山裡的孩子是怎麼過的?」在江詩信的心裡,自己的孩子、家裡的生活情況已經非常理想,根本不需要他再去關心和費心。
當然,江詩信最對不起的還是他自己。
十幾年來,他的生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。
因為只有一個思想支配著他,那就是盡量多省出錢來救助孩子上學。
知情人說,江詩信每天只吃兩頓飯,他的飯菜常年就是兩個饅頭和一枚鹹鴨蛋。
人們從沒見江詩信購置過新衣服,他穿的都是別人給的舊衣服。
由於營養不夠,他身形瘦削,面色黧黑。
到江詩信出事之前,他兩腮深陷,手臂與脖頸上的皮膚粗糙鬆弛,毫無健康的光澤。
由於缺乏營養,他常年患有口腔潰瘍。
但他卻不捨得花錢看病,他自奉儉約到近乎殘酷的地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