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失敗的家庭教育:焦慮的母親,易怒的父親,養出一個不幸的孩子

父母穩住情緒,孩子才能穩住人生

有句話說得好:很多教育的問題,看似在孩子,其實「根」在父母。

一個人的成長,離不開父母的影響。

教育,從來不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較量,而是媽媽和內心的恐懼搏鬥,爸爸和自身脾氣的和解,是父母情緒的一場合謀。

唯有媽媽有溫度,爸爸懂克制,才能滋養出一個積極主動,自信向上的孩子。

1、媽媽有溫度,孩子成長才能積極向上

英國作家洛瑞·李這樣回憶自己的母親。

「雖然當時處在一戰末期,但在我的孩提記憶里,四季都充滿歡樂。

這一切都只因為我有一個無論身處何境,都有一個堅強樂觀的母親。


母親的角色應是擁抱、接納,幫助孩子解決饑寒交迫。

一個有溫度的媽媽,可以讓孩子看到生活的希望,人生縱使再難熬,他們總能尋找到光,向陽而生。

2、爸爸懂克制,孩子行為才有正確方向

有個育兒專家,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
一次她逛一家圖書超市,突然聽到一堆圖書掉落的聲音。

她循聲望去,地方一片狼藉,而一個拿書的小男孩和他爸爸站在那裡,面面相覷。

這位育兒專家以為接下來會是一場「大型育兒現場」。

然而,讓她吃驚的是,爸爸逗趣地朝大家解釋,「這孩子力氣真大,本來想拿一本書,結果卻拽倒了一櫃書……」

接著父親開始彎腰撿書,孩子則負責把書放回書架上。

正是父親心平氣和地引導,才有了孩子一起收拾殘局的行為。

《走出荒野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
「父親的任務就是教會孩子成為戰士,給他們自信,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,御馬衝鋒。


3、孩子的問題,關鍵永遠在父母

四川新晉女首富,新希望六合董事長劉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:

回憶自己的一路成長,是父母的從容不迫,給她留足了時間和空間自由成長。

這讓她,縱使隱姓埋名多年,深入基層,也能以黑馬的姿態呈現。

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教育和童年禮物,莫過於穩定的情緒。

焦慮易怒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「絆腳石」而非「墊腳石」。

父母淡定從容,孩子才能穩住自己的人生。

4/5